“燕子來時春社,梨花落后清明。”踏著春天的節奏,4月4日(二月二十三)我國又將迎來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——清明節。清明節氣候溫暖、桃花初綻、楊柳泛青,正是祭祖掃墓的日子。除此之外,食俗也是豐富多彩的,也是一個重要的養生節氣。哪些美食是清明最當季的呢?
清明果/艾糍
清明時節,江南一帶有吃清明果艾糍的風俗習慣。踏青時,采摘田野里的棉菜(又稱鼠曲草),有止咳化痰的作用,制成清明果蒸熟,其色青碧,吃起來格外有味,也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必備食品。
蒸面燕
“清明燕,端午蛋,正月十五捏豆面”。清明節正是春燕回遷的時節,在古代,人們喜歡用蒸面燕的方式來表達對春天的喜愛,期盼新的一年農業生產風調雨順。后來逐漸形成風俗流傳至今。
在江浙一帶,許多老輩兒人家都有蒸面燕的習慣。
“農村清明節都做面燕,清明節燕子從南方回來了,落在農家的糧囤上,會給農家帶來豐收?!?/span>
清明螺
清明時節,正是采食螺螄的最佳時令,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,最為豐滿、肥美,故有“清明螺,抵只鵝”之說。
菜煎餅
在魯南地區,流行清明吃菜煎餅。
菜煎餅采用花生、玉米、芝麻、小麥、大豆等十余種雜糧配制,用石磨磨成面粉或糊烙制而成,卷上蔬菜,以獨家專用神秘香料配制,口感酥松香嫩,獨樹一幟。
烤乳豬
烤豬也是廣東一帶祭祀的重頭戲,幾乎家家都會做,現在用來祭祀然后大家聚在一起分吃。這是一道大菜,也是家宴中較為高檔的菜品??竞玫呢i肉皮薄酥脆,肥而不膩,一口咬下去酥脆的皮裹挾的肉汁,會讓人忍不住的多咬幾口。
菠菠粿
清明節前后,福州家家戶戶都要做菠菠粿,如今,街上“米時”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。是用菠菠菜(生長于南方的一種野菜,可食,味甘,性涼,搗爛壓成汁呈青綠色)壓榨成汁,滲入米漿內揉成粿皮,以棗泥、豆沙、蘿卜絲等為餡捏制而成的。造型比較簡單,菠菠菜的青綠色賦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綠意。
棗糕
棗糕又叫“子推餅”,這是北方地區的一些習俗,用方面增高,并且把棗夾在其中,吃起來很有層次感。很多地方還有柳條串起來掛在門上冷食,以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。
馓子
清明節孩子們最喜歡吃的就是馓子,在南北各地,清明節都有吃馓子的食俗。這是一種油炸食品,吃起來香脆精美。北方馓子大方灑脫,以麥面為主料;相對而言南方馓子精巧細致,多以米面為主料。
蒸樸籽粿
潮汕有一種樹叫樸籽樹(又叫樸丁樹,屬榆科),味甘甜。人們采此樹葉,和米舂搗成粉,發酵配糖,用陶模蒸制成樸籽粿,有梅花型及桃型兩種,也有叫碗酵桃的。粿品呈淺綠色,味甚甘甜。
蛇盤兔
一種面點,它是山西流傳2500年歷史的清明寒食必備美食。蛇盤兔用面粉捏成“蛇”和“兔子”的形狀,“蛇”代表介子推的母親,“兔子”代表介子自己“蛇”和“兔”纏繞在一起,用來表達孝道之心。另外還有流傳下來的諺語:“蛇盤兔,必定富”。
歡喜團
四川成都一帶有以炒米作團,用線穿之,或大或小,各色點染,名曰“歡喜團”。舊時,在成都北門外至“歡喜庵”一路擺賣。清人《綿城竹枝詞》有詩云:“‘歡喜庵’前歡喜團,春郊買食百憂寬。村醪戲比金生麗,偏有多人醉腳盆?!?/span>
潤菜餅
清明,泉州、廈門有吃“潤餅菜”的食俗。
“潤餅菜”是以面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,俗稱“潤餅”或“擦餅”,食時鋪開餅皮,再卷胡蘿卜絲、肉絲、蚵煎、蕪荽等混鍋菜肴,制食皆簡單,吃起來甜潤可口。
芥菜飯
清明時節,閩東各地無論城鄉,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。據說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“芥菜飯”可以終年不長疥瘡。也有在三月三,煮泥鰍面祭祖送人習俗。